當前閱讀: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(綠色焦點)

            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(綠色焦點)

            2023年01月22日11:47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            原標題: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(綠色焦點)

            圖①:上海市普陀區,人們在百禧公園籃球場打球。 劉宇揚攝

            圖②: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竹西街道一處公園景色。孟德龍攝(人民視覺)

            圖③: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菁蕪洲鎮地連村風光秀美。粟勇主攝(人民視覺)

            圖④:河北白洋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。鄭 前攝

            編者按:“環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麗,藍天也是幸福。”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,各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,天更藍了,山更綠了,水更清了。村莊更加宜居宜業,城市公園綠地增多,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的家園,讓人們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顯著增強。

           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重大部署,提出“持續深入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”“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,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”等舉措。新春佳節來臨之際,本報記者走訪了幾個有代表性的鄉村及社區,采訪多位基層干部群眾,講述新時代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的動人故事。讓我們持之以恒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,勠力同心共建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家園。

            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大張莊村

            “白洋淀的美景回來了”

            本報記者 張騰揚

            冬日白洋淀,冰面一望無際,淀邊金黃色的蘆葦隨風搖曳,在澄澈藍天映照下,風景怡人。

            已搬到城里居住的張潔回到白洋淀邊上的老家——安新縣大張莊村。看到淀中景色,忍不住跑上冰面滑一滑。冰是透明的,透過冰層能看見水底的綠水草。張潔感嘆道:“這是藻苲,水質較好,藻苲才能生長。水清了,白洋淀的美景回來了!”

            冰面上,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映入眼簾,成百上千只野鴨等候鳥起起落落,蹁躚飛翔。

            “這是鴣丁鳥!”張潔指著飛過的鳥兒說,淀區冬天有大片水域沒有凍結,成為候鳥過冬的棲息地。

            張潔的老家在湖北,1990年,20歲的張潔跟著母親來到大張莊村,“趴在船頭,可以看到水中鯽魚、黑魚來回游,空氣中有撲鼻而來的荷花香。”

            “這里人好、環境美,我就嫁到了白洋淀邊上。”張潔捂著嘴笑。

            然而后來,村子周邊羽絨服廠、造紙廠越來越多,工廠廢水、農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淀里。漸漸地,白洋淀水質變差。2010年前后,水體開始散發出惡臭。“在屋里都能聞到腥臭味。”張潔說。

            轉機發生在2017年。雄安新區成立后,污染嚴重的造紙廠、羽絨服廠被關停,下水管道修到村里,家家戶戶的生活污水都排到污水處理廠。

            外源截污,嚴控增量污染;內源治理,消除存量污染;調水補水,重現碧波蕩漾;生態修復,恢復生態系統……河北省和雄安新區系統推進白洋淀流域的治理和修復,不斷織密白洋淀保護網。監測數據顯示,白洋淀淀區水質明顯改善。

            “水質變好了,更多的人會來旅游。”前幾年,隨著白洋淀生態環境不斷改善,腦子活絡的張潔帶著一家人搬進了城區,用空出來的淀邊住房經營農家樂。

            “白洋淀夏天的時候更美!”張潔說,“撐船入淀,嫩綠的蘆葦搖曳,鮮艷的荷花飄香,映襯著碧波清水。向空中撒一些小魚,成群的鳥兒會飛過來吃。”旅游旺季,周邊村民在淀區開船,當司機、導游、服務員,吃上“生態飯”。

            天氣轉涼、游客變少后,張潔就組織鄉親們回到容東、容西等回遷小區,從事種樹綠化、保安、物業、保潔等工作,一年四季都有活干、有錢掙。

            “水質好了、環境美了,我們和子孫后代都會受益呢!”張潔笑容滿面。

            山西省高平市北城街街道許莊村

            “清潔取暖,干凈又省心”

            本報記者 劉鑫焱 喬 棟

            快過年了,山西省高平市北城街街道許莊村,家家戶戶把紅紅的燈籠掛在門前。修葺一新的廣場上,村民們正忙著排練將在正月里表演的“跑旱船”節目。

            村民王秋菊早已把窗戶擦得干干凈凈,貼上了紅色貼花。搭了玻璃頂棚的院子里,花兒開得正艷。

            屋里很溫暖。“現在煤改氣了,清潔取暖,干凈又省心!”王秋菊說,“以前快轉冷的時候就得把過冬煤準備好,一個冬天怎么也得用好幾噸煤。煤取暖鍋爐燒了后,隔一段時間就得去看看爐子熄沒熄,還得往里添煤球。”

            那時,王秋菊家的煤取暖鍋爐就在客廳中央。有時鍋爐煙囪堵塞了,風一刮,煙氣就從爐子縫隙散發出來,需要趕緊開窗通風,疏通煙囪。

            煤改氣政策實施后,王秋菊家積極響應。2020年,許莊村331戶人家全部完成了煤改氣清潔取暖改造。“政府每年都有補貼,冬天再也不用大早上起來跑進跑出添煤,并且設定一個溫度,屋里就能保持恒溫。”王秋菊說。

            她打開手里的民用天然氣使用證,上面記載著每筆購買天然氣的開支。幾天前,她剛充值了500元,“加上去年補貼的300立方米氣,夠用到過完正月!”

            許莊村村支書馬艾紅說:“一開始,村民們覺得用氣取暖成本高。后來看到,國家對每戶給予4000元的一次性設備補貼,還有取暖補貼,做飯、洗澡都能用,慢慢地,大家都覺得很好用。”

            “前幾年冬天,騎車從村里去單位,出門時臉洗得干干凈凈,到了單位臉上就是一層灰,得重新洗臉。”王秋菊的女兒王廣萍回憶說,那時道路兩旁全是黑煤面,空氣里飄浮著灰蒙蒙的粉塵。而現在,藍天逐漸成為常態。

            北城街街道辦事處人大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松虎介紹,目前,北城街街道已完成2833戶煤改氣改造,累計發放補貼1300多萬元。

            2022年,高平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98天,同比增加20天;重污染天數僅1天。山西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.51,5年累計改善幅度達31.4%;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4.4%,比2017年提高了8.7個百分點;重污染天數比2017年減少了86.8%。

            高平有著過年吃“十大碗”的習俗,王秋菊用煤氣灶炸肉丸,香味四溢,“現在村里環境越來越好,大伙兒的日子越過越美!”

            上海市普陀區曹楊新村

            “社區生活越來越方便”

            本報記者 田 泓

            早晨,上海市普陀區曹楊新村居民金嶺照例走進百禧公園。在公園下層的農貿攤位買完菜后,她又走上公園上層的步道,邊散步邊看風景。

            周邊水網綠地讓人心曠神怡,給附近的老舊小區增添勃勃生機。在曹楊新村居住了30多年的金阿姨感慨道:“社區生活越來越方便。”

            百禧公園的前身是貨運鐵路線,總長約800米,后來變身為鐵路農貿市場和綜合市場,曾被稱為上海最長的菜市場。2019年,鐵路市場在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中被拆除。2020年,普陀區決定將鐵路市場改造為城市公園。

            鐵路市場地形狹長,長度不到1公里,平均寬度15米,最窄處只有10米,并且還“嵌套”在11個小區和1個學校之間。百禧公園項目設計師劉宇揚說,要兼顧公園的公共性和民居的私密性,這個空間很難按常規布局。

            最終,設計團隊決定借鑒國外高線公園建設的成功經驗,通過立體設計增加活動空間和景觀。百禧公園被設計為上中下3層:上層是高線步道,中層為地面層,建設籃球場、休閑驛站,下層用作展廳。

            為了不干擾周邊居民,高線步道被限定在離地3.8米的高度。取消地下停車場,將所有空間騰讓給市民游客休閑。原有的農貿市場相關業態繼續以零散租賃攤位形式存在,滿足周邊居民需求。公園的一些空間被“留白”,等待日后與社區成員共同開發。“‘留白’處可以是藝廊、平價買手店、藝術家工坊,也可以是咖啡廳、社區活動室等等。”劉宇揚說。

            百禧公園建成后,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,并與周邊的桃浦河、曹楊公園、棗陽公園、蘭溪青年公園、曹楊環浜步道等水網綠地一起,共同串聯起區域生態網絡,大大提升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質量。

            每天,附近居民在百禧公園中層休閑長廊鍛煉,下班、放學的人們從上層高線步道穿行而過,欣賞藝術遮陽棚、曹楊的美麗景色。夜晚,還可以去附近曹楊環浜河邊慢行步道欣賞夜景。當地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顯著增強。

           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萬馬村

            “綠水青山帶來了生態紅利”

            本報記者 潘少軍

            “記憶中的江南水鄉美景又回來了!”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萬馬村一家民宿里,正忙碌著的村民陸瑩華感慨道。現在的萬馬村稻香、魚肥、水清、景美,有小橋流水的別致,也有游人如織的喧鬧……

            過去,萬馬村的環境讓人頭疼。村中原有大片低洼荒地、16條內河和五六十個魚塘。由于工業廢水、漁業尾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,水體水質普遍降到了五類甚至劣五類。由于水質太差等因素,承包魚塘難以賺錢,陸瑩華不得不外出打工。

            近年來,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,萬馬村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。污染較重的企業被關停,幾十個魚塘退漁后建成一個大湖,形成草青、花盛、水綠的美景,200多畝低洼地改造成鴨稻共作田。

            村民們意識到,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好的生態環境能讓人生活得舒心、健康,同時也是發展經濟的根基。萬馬村探索出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的新路子。

            10年來,萬馬村不斷發展壯大農文旅項目,生態效益、社會效益、經濟效益逐步顯現。萬馬村成為當地有名的“后花園村”,每年吸引約50萬名游客來旅游。村集體收入由原來的每年300多萬元提高到去年的1000萬元左右,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前年的2萬多元提高到去年的4萬多元。

            “未來,萬馬村還打算與附近興建的國家級生態科技園區對接,吸引園區科研人員入駐村里的農文旅綜合體平臺,形成生態產業發展大平臺。”洛社鎮黨委書記吳虹娟表示。

            除了在民宿工作的收入,村里每個月給陸瑩華分紅近2000元。“綠水青山帶來了生態紅利,村里人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了。”陸瑩華高興地說。

            (責編:王紅、施云娟)


            微信


            微博


            分享


            返回
            頂部

            關閉

            登錄人民網通行證    立即注冊

            忘記密碼?

           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|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|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|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|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|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|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|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|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|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| 中文字幕在线看日本大片|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|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| 中文字幕毛片|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|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|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|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| 在线天堂中文WWW官网|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| yy111111少妇影院里无码|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|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|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|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|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|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|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| AV大片在线无码永久免费| 久久AV高清无码|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|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|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|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| 免费A级毛片无码A∨免费|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|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|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| 无码专区—VA亚洲V天堂|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|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|